Short Description

《古兰经》中的科学奇迹是古代的穆斯林学者们没有涉及过的种类——他们主要关注的是《古兰经》的语言、修辞、历史等奇迹,而没有敲开科学奇迹的大门。我们研究《古兰经》的科学奇迹是因为《古兰经》包含了各种各样的科学事实,这些事实令许许多多的科学家们惊诧不已(参见图片4)。
尊贵的《古兰经》包含了许多科学指示以作为对人的引导,但它并非纯粹的科学书籍。例如《古兰经》中提到了植物的受精,其中的媒介之一是风,清高的安拉说:“我派遣传播花粉的风。”
《古兰经》中提到的被现代科学所证实的科学事实又比如:宇宙的膨胀。十四个世纪前世界天文学尚处于初级发端,但那时降示的《古兰经》中明确描述道:“天,我曾以权力建造它,我确是它的扩展者。”经文中的“天”在《古兰经》中提到了多次,意为宇宙和太空。这节经文揭示出宇宙是在不断地扩展或膨胀之中,这是我们这一时代才发现的科学事实,因为直到二十世纪初期,世界上普遍的科学观点都认为宇宙是静止稳定的,它亘古存在。然而,通过现代天文仪器的观测和计算,天文学家们发现宇宙具有一个开端,并且是处于不断地彭展状态之中。二十世纪初期,比利时物理学家及天文学家乔治•李密特提出宇宙处于运动状态之中,并且在不断膨胀,美国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确定了群星及各种天体在不断运动且互相远离,这意味着宇宙处于一种不断膨胀的状态之中。
《古兰经》科学奇迹的经文又如:“太阳疾行,至一定所,那是万能的、全知的主所预定的。”“疾行”一词指的并不是人们肉眼所看到的东升西落的表面现象,而是现代天文学所确定的实际运动。《天文学百科全书》中这样记录:“太阳围绕自身日轴每二十五天运转一圈。”同时,太阳在太空中的运动速度大约为二百四十千米/每秒,它带着整个太阳系在太空中朝着一个特定的方向运行,这已被现代天文学所证实,天文学家们将这一特定方向命名为“太阳向点”。
此外例如:清高的安拉说:“他曾任两海相交而会合,两海之间,有一个堤坊,两海互不侵犯。”研究证实:在地中海与大西洋会合处的直布罗陀海峡,存在一个肉眼不能见的提防,化学测试表明地中海的海水的盐度和温度比大西洋的海水的更高,两海的生物种类也各不相同。另外,亚喀巴湾与红海的海水成分、生物物种等特性也各不相同。
再比如:清高的安拉说:“山峦如木桩。”以及:“他在大地上安置许多山岳,以免大地动荡而你们不得安居。”现代地质学家们发现:我们看到的地表山脉,只是山脉本身的一小部分,山脉的根基则深深地嵌入地层,安拉让延伸地层的山脉根基起到稳固其周围地壳的作用,这是直到一九五六年才揭示出的科学事实。而一千四百年前降示的《古兰经》早已明确告诉了我们这一现象。
让我们再来看一下这节经文:“以燃烧的大海盟誓。”清高伟大的安拉描述了大海是燃烧的,并以誓言来进行肯定,“言语方面,谁比安拉更诚实呢?”安拉的誓言证明了燃烧的大海的存在,而在安拉的意欲下,《古兰经》中提到的这一事实在科学时代显现出来,海洋学家们肯定了海底存在燃烧着的活火山。
贾马伦丁•范迪博士在其《海洋的属性及现象》一书中写道:“研究确定在海洋的底部存在一些深邃的海沟,地下熔岩会从海底地层喷薄而出,虽然海水的重量会对其造成影响,但火山依然能把熔岩抛到上方,从而造成一些新的岛屿或暗礁。东印度群岛中的卡拉卡图岛就是一八八三年海底火山喷发后形成的。”
乔治•加姆在其《地球行星》一书中有一章名为《我们脚下的火狱》,在其中谈到了海底的燃烧及活火山的情况,他这样说道:“黑色的浓烟从海底火山口滚出,燃烧的熔岩在四周不断喷发,海水极度炽热,所有这些都让人相信火狱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脚下。”
海底存在燃烧的现象,是二十世纪初期才被科学确认的事实,然而这在一千四百年前的《古兰经》中早已被记录:“以燃烧的大海盟誓。”是谁告诉穆罕默德(祈主福安之)这些的?!
当我们思考安拉的言辞:“天,我曾以权力建造它,我确是它的扩展者。”之时,我们知道了一千四百年前的这节经文在谈论宇宙的膨胀,这是现代天文学家们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期才发现的事实,并曾一度受到许多否认创造及造物主之人的极力反对。
十九世纪,奥地利科学家多普勒注意到一个现象:当火车快速经过而发出声响时,观测者听到连续而稳定的声音,每当火车临近观测者时,这些声音增高,而当火车远离观测者时,声音降低。多普勒解释这一现象是由于火车在空气中发出连续的声波,当临近声源时,这些声波压力增大而致频率增高;而当远离声源时,这些声波压力和缓而致频率降低。
多普勒还注意到光波也存在类似的现象。当从迅速震动的光源发出的光到达观测者的眼睛之时,这些光线也会发生抖动。当震动的光源临近观测者时,光波压力增大,频率向高端偏移(即:向蓝色光谱偏移),这一现象被称为“蓝移”;而当震动的光源远离观测者时,光波频率向低端偏移(即:向红色光谱偏移),这一现象被称为“红移”。当天文学家们开始运用这一方式测量研究那些从外太空天体散发到我们的星球上的光线时,这一现象显得愈发重要。
一九一四年,美国天文学家斯莱弗(Slipher)将多普勒现象实践于研究那些从群星到达我们的光线,肯定了其观测到的绝大部分天体都以极快的速度在远离我们,并且互相远离。天文学家们开始讨论这些证据,它们在意示着宇宙的膨胀吗?到一九二五年,斯莱弗共观测确定了四十个天体在以极快的速度远离我们的星球,并且它们之间也在互相远离。
一九二九年,工作在加利福尼亚州威尔逊天文台的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在助手米尔顿•赫马森(Milton Humason)的协助下做出了更为精细的天文测量,确定群星远离我们星球的速度与它们间互相远离的速度是一致的,这随后被称之为“哈勃定律”。
群星间互相远离的现象指出了一个事实:宇宙在不断地扩大膨胀。天文学家们对此进行了广泛地争论,分成了支持者与反对者两大阵营,直到后来断然证据的出现,争论才停止,天文学开始了新的篇章。
目前,科学家们采用了强力光谱来对群星的光线进行测量分析,在长期研究之后,他们确定光谱线总是向红端偏移。科学家们得出结论:红移现象证明着天体在互相远离,而天体互相远离证明着宇宙在持续的扩展之中。赞美安拉,他在一千四百年前就已经告诉了我们这一事实!
另外一个奇迹是清高安拉的话语:“我曾降下钢铁,其中有严厉的刑罚,对于众人,有许多裨益。”有的人曾认为“降下”一词是这节经文中对铁的特指,意为“创造”,然而当现代科学揭示出地球上的铁来源于外太空之际,我们明白了这节经文包含的科学奇迹。
宇宙中的重金属来自于巨大星体的内核,我们的太阳系中还不具备产生铁的条件,铁只能来自于比太阳大许多倍的恒星——那里的温度达到几百亿度。当铁的总量超过一颗恒星的特定水平时,恒星不再容纳它,最终就会产生被成为“超新星”的爆炸。超新星爆炸让包含铁元素的物质进入太空,然后这些元素被天体的引力所吸引而转移到其它天体。这表明了铁并非来自于地球自身,而是通过超新星爆炸从外太空降落地球后形成的——正如上述《古兰经》经文所言。这是西元七世纪时降示的经文,而直到二十世纪末期才为科学所发现证实。
《古兰经》经文的奇迹还比如清高安拉的言辞:“我确已用一点混合液体创造人。”经注学家们一致认同混合液体指的是男性与女性的生殖液。在《古兰经》下降之后直至显微镜发明前的十多个世纪里,没有任何人知道胎儿形成于受精卵——含有父母双方遗传信息的一点液体。
清高的安拉说:“众人啊!我确已从一男一女创造你们。”古图比说:“清高的安拉在这节经文中阐明了他从男女上创造了人……古代的民众们曾认为胎儿仅仅来自于男人的精液,精液在母亲的子宫中成长发育……这节经文揭示出真相是人来自于男女双方的液体,这是无可置疑的。“
人创造的最初阶段来自于父亲的精液,清高的安拉说:“他精制他所创造的万物,他最初用泥土创造人。然后用贱水的精华创造他的子孙。”以及:“难道我没有用卑微的液体创造你们吗?”然而,男性产生的数百万精子中,只有一个精子能够穿透卵子使其受精,这个数百万中挑一的精子,就是贱水的精华。清高的安拉肯定说:“难道人猜想自己是被放任的吗?难道他不曾是被射出的一点精液吗?”以及:“他用一点精液创造了人。”“我曾用一点精液创造他。”
令人惊奇的是:《古兰经》中描述精液时使用主动名词“射出的”替代了被动名词“被射出的”,安拉说:“人应当想一想,他自己是用什么造成的?他是射出的精液造成的。”由于早期显微镜观测的困难,哈姆和列文虎克在一六七七年用显微镜观测人类的精细胞后,竟误以为精子内部已经包含了完整的微缩人体。然而,西元七世纪的《古兰经》中早已阐明胚胎发育要经过特定的几个阶段,清高的安拉说:“你们怎么不希望安拉的尊重呢?他确已经过几个阶段创造了你们。”
尊贵的《古兰经》中阐明胎儿受到三重黑暗的保护:“他将你们造化在你们的母腹中,在三重黑暗中,一再造化你们。”当代胚胎学权威莫尔教授解释说,这三重黑暗是:母腹的前腹壁、子宫壁、以及胎儿的羊膜。
《古兰经》进一步详细解明了胎儿发育的具体阶段,清高的安拉说:“我确已用泥土的精华创造人,然后,我使他变成一滴在坚固的容器中的精液,然后,我把精液造成‘阿来格’,然后,我把‘阿来格’造成肉团,然后,我把肉团造成骨骼,然后,我使肌肉附着在骨骼上,然后我把他造成别的生物。愿安拉降福,他是最善于创造的。”
“阿来格”意为血块、吸附悬挂物或者是类似水蛭之物的意思。这个词无论从它的哪个意思出发都被科学所认可。在最早期阶段,胚胎吸附悬挂在子宫壁上,其形状类似水蛭,同时其行为亦类似水蛭,因为它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自己的血液。这一“阿来格”阶段是怀孕的第三到第四周,胚胎除了类似水蛭外,还类似一凝结的血块。然后,阿来格转变为“肉团”,而“肉团”一词的阿拉伯语原意是“被咬过的东西(且留有牙印)”以及某种类似香口胶的“粘稠可放入口中的东西”,胚胎的这一阶段正恰似一块被咀嚼后的香口胶,胎儿发育的脊柱体节类似于牙齿的印痕,这一阶段在第七周结束。第八周,肌肉骨骼开始发育,清高的安拉说:“然后,我把肉团造成骨骼,然后,我使肌肉附着在骨骼上。”这是先前任何宣称天启的经典中从未有过的科学挑战。第八周末,初始器官成形,胎儿显现出人的形态,从此以此形态不断成长,直到出生,这正符合了清高安拉的言辞:“然后我把他造成别的生物。愿安拉降福,他是最善于创造的。”一个拥有健全正常的理智之人,在看到《古兰经》中的这些精确描述之后,必不会认为它是人的作品,一千四百年前的《古兰经》与现代科学的发现如此吻合,只能证明着它是来自于造物主的启示。
当我们思考《古兰经》中科学奇迹的经文时,我们发现这些奇迹精妙绝伦。《古兰经》中将乳亲等同于血亲,禁止同乳兄弟姐妹之间的婚配,清高的安拉说:“安拉严禁你们娶你们的母亲、女儿、姐妹、姑母、姨母、侄女、外甥女、乳母、同乳姐妹……”现代科学研究证实在乳母的乳汁中存在一些细胞,在婴儿饱饮三到五口乳汁后,乳母的细胞就会渗入婴儿的身体中,成为婴儿的细胞组织,婴儿通过乳汁而获得乳母的特定的遗传属性,因此,同乳兄弟姐妹之间必然具有相同或类似的遗传属性,如果他们婚配的话,会导致某些疾病的产生。
从这里,我们明白了经文中禁止乳亲婚配的哲理,在先知穆罕默德(祈主福安之)的圣训中明确规定,当哺乳达到五口时乳亲关系就已确立。以上这些仅仅是安拉启示给其仆人穆罕默德(祈主福安之)的《古兰经》中科学奇迹的一部分而已,这些奇迹证实着穆罕默德(祈主福安之)是其主宰派遣给全世界的使者。许多公正的西方学者们已经承认《古兰经》是永恒的奇迹,例如,伊米勒•达曼罕姆谈及《古兰经》时说:“每一位先知都必然有能证实其使命的奇迹,那些奇迹也必然能经受住挑战……《古兰经》就是穆罕默德(祈主福安之)的奇迹。《古兰经》的风格奇迹直到今天依然影响着任何诵读它的人——即便那人不是虔诚的信士。穆罕默德(祈主福安之)以《古兰经》挑战全体人类和精灵,让他们拟作类似的一章,这一挑战是证实穆罕默德使命真实性的最强有力的证据……”
评论
发送您的评论